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选方略,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解决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。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四五规划都把此定位为当前重要工作。郑州市地处中原,是农业大省省会,有着坚实的农业基础。2019年至今,郑州按照中央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,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认真完成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应任务,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,居中部五省省会首位。但与东部农业农村高水平发展地区相比,郑州市农业农村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十四五期间,郑州市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,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难题呢?
7月18日,《郑州日报》理论版(8版)刊登了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吴珍彩博士的文章《关于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几点思考》,吴博士在文章中谈到:
一是拉长产业链条,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。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,鼓励经营基础较好的农业加工企业扩大规模,优化产权结构,并依托这些企业,增加科研投入,带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。提升先进加工装备制造能力,推动绿色、有机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,深化农产品加工精度。同时,利用郑州市丰富的农业教科研资源,培养专业人才。政府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,吸引国内外大型科研、加工企业入驻郑州。
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完善农业农村服务体系。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普遍存在“融资难,成本高”问题,要强化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服务的意识,增强其产品设计的合理性、可操作,探索多种途径服务“三农”的模式。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,构建农村金融创新体系,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。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外来资源,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,各种资源蜂拥至农村,要利用好这些资源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。
三是搭建平台,建立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。农业农村发展涉及部门多、行业多,政府要搭建部门协作机制,合力谋划政策措施。可以成立市层面的农业农村发挥协调中心,结合郑州市农业资源特点和当前产业发展现状,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发展制度安排,统筹设计郑州市不同地区农村发展重点。还要统一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和指标统计标准,建立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工商、海关、农业、财政、质检等部门间的信息互通、共享平台,并根据经济发展增加新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,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咨询服务。
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发挥农业多功能性。在农产品生产、流通方面,政府除了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、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等方向的投资外,还要加强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、冷链服务基地建设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建设。在农业资源开发方面,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要向“配好”目标转变。政府要进一步完成通道绿化、村村通、旅游通道等工程,建设购物游乐中心、宾馆聚集中心、垃圾处理中心等,增强乡村服务接待能力,提升乡村旅游内涵。
五是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,建立利益联结机制。政府要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,在财政资金、项目培育上给予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。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,重视企业的带动作用、市场的辐射能力、中介的服务作用等方面的考核,选择合适的经营组织方式。加强农民培养力度,让农民像工人一样掌握一项专业技术,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,从而实现农民职业化。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中一定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方式,要建立多方激励相容机制,兼顾农户、合作组织、龙头企业等各方利益,实现多方共赢。限制工商企业主体的持股比重,防止农户过度依赖企业资本,进而导致其将来在利益分配时被边缘化。
相关链接:https://zzrb.zynews.cn/html/2022-07/18/node_10.htm